让新时代“枫桥经验”与时俱进 新城区基层社会治理焕发新活力

让新时代“枫桥经验”与时俱进 新城区基层社会治理焕发新活力

发布时间:2024-10-08 21:57:34 来源:草原云 责任编辑:郭惠心
分享到:

近日,一件拾金不昧的事儿,刷爆了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东街街道航苑小区居民朋友圈。

原来,19号楼居民李凤英将5800元的住院押金遗失在小区,被路过居民张维捡到后,主动联系小区业主委员会,让李凤英的住院押金失而复得。

居民们纷纷为张维拾金不昧的行为点赞,大家都说,自己住在了古人“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描述中。

这件当事人认为“举手之劳”的小事儿,是新城区以“平安新城”护航社会和谐、群众安宁的生动写照。

平安是“三餐烟火暖,四季皆安然”的必需品。近年来,新城区始终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创新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以“网格+调解”“警察蓝+志愿红”“特邀调解员”等方式,打造具有新城特色的“枫桥经验”调解品牌。

“这次要不是你们耐心调解,我们邻里关系还会继续恶化下去,真是太感谢你们了!”新城区锡林北路街道居民小李和邻居朱阿姨因为生活作息不同而产生摩擦,邻里关系十分紧张。

片区网格员霍文云在了解到他们的情况后,主动来到二人家中,分别站在年轻人和老年人的角度加以劝解。

在网格员的协调沟通下,小李和朱阿姨终于冰释前嫌。

这是新城区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坚持好、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缩影。

新城区坚持把矛盾纠纷调处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大调解”格局,充分发挥网格员联系服务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

截至目前,共排查矛盾纠纷案件1107件,已化解1002件,化解率达到90.51%。其中涉及邻里纠纷的案件共排查253件,占比22.85%。

将辖区矛盾风险发现在早、解决在小,实现了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让新时代“枫桥经验”与时俱进,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焕发出新活力。

小智治事,大智治制。为了让“平安新城”的金字招牌更闪亮,新城区委政法委印发了《新城区关于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提升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能力任务清单》。检察院、法院、人社、司法、工会等部门的协作联动,通过“法院+商会”“法院+工会”“检察+工会”的工作模式,形成一套可推广、可复制、可示范的有效机制,推动平安建设的理念、制度、机制全面跃升。

在新城区“法院+工会”劳动争议诉调工作室,特邀调解员肖建华是工作室的“主心骨”。

作为退休法官的肖建华从事审判工作35年,具有丰富的调解经验和深厚的法律功底。他的协调总是遵循着“法不外乎人情”的原则,与当事双方当面沟通调解,寻找契合点。

自担任特邀调解员以来,肖建华已成功在诉前化解民间借贷、劳动争议等矛盾纠纷近300件。

在他的带动下,新城区“法院+工会”劳动争议诉调工作室纠纷调解数占全市劳动争议纠纷调解数40%;调解成功率达58%,在调解数、成功率、标的额3个方面位居全市第一,荣获“呼和浩特市金牌劳动关系协调组织”称号。

事实上,不仅是新城区法院里有特邀调解员,在新城区的各村、社区也有许多“乡里乡亲”调解员,他们有的是辖区的党员,有的是久居于此的老居民,有的就是十里八乡公认的“热心肠”。他们利用人熟地熟的优势,化解了一起又一起矛盾,守护着新城区这一方百姓的四季平安。

从“一团火”到“满天星”,群众真正成为社会治理的参与者、受益者,民力之网越织越大。

微信

微博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