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民区中山西路街道:党建引领提质效 助企优商促发展

回民区中山西路街道:党建引领提质效 助企优商促发展

发布时间:2024-11-04 16:34:47 来源:中山西路街道办事处 责任编辑:
分享到:

近年来,回民区中山西路街道海亮社区党支部立足商圈楼宇企业发展和群众个性化服务需求,积极探索楼宇商圈党建与社区基层治理紧密结合的新路径,通过常态化开展群众教育实践活动,促进资源、治理、服务“三融合”,构建起了“党建赋能、行业共治、平台共享”的基层治理工作新模式,让商圈基层治理焕发出了新活力。社区党支部先后荣获“自治区党建工作示范商圈”“自治区示范学习讲堂”“内蒙古自治区先进基层党组织”“呼和浩特市坚强堡垒示范支部”等先进称号。

党建赋能

依托“大党委”实现“资源融合”

完善组织聚合力。社区党支部现有在册党员47名,报到在职党员52名,为更好的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基层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将党建引领与基层治理中心工作有机融合,联合辖区37家包联单位、驻区单位、社会组织和物业企业组建社区“大党委”辐射带动商圈党员千余名,推动基层党组织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向商圈内各类商户企业延伸。制度先行谋长远。通过建立“大党委”联席会议制度和需求、资源、项目“三张清单”,促进资源共享共用。当辖区居民群众、企事业单位有新的需求,或是遇到难以解决的困难问题时,社区党支部适时发起并组织成员单位召开党建联席会,搭建“互联互助”的沟通桥梁,广泛征集梳理归纳辖区居民和商户企业服务需求,通过“三张清单”确定问题的核心关键,推动区域内资源和服务对接,加快问题解决实现资源融合,2024年已先后推动解决民生微实事22件,解决各类群众建议、投诉问题1300余件。服务前移添动能。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社区在商圈党群服务中心设置便民服务窗口6个,提供医疗、养老核定,就业、失业证办理等“帮办代办”业务,让职能部门服务前移,实现了商圈企业、社区群众“一站式”办理。集合各方资源开展“政银企”对接会、“红色商圈”招聘会、暑期托管班等惠民惠企活动465场,形成了“凝聚千名党员先锋力量,发挥百家示范企业带动作用,辐射商圈企业和万名商圈从业人员”的良好氛围,进一步优化了营商环境,为商圈发展添翼筑能。

行业共治

依托“综治网”实现“治理融合”

结合辖区商户多、流动人口多、业态种类多、社会治理难度大的特点,推动派出所、市场所、司法所和城管中队“三所一队”力量下沉,建立“海亮商圈综治中心”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进一步织密基层“综治网”,构建起“多元参与、统一调度”商圈治安管理新模式。常态化治安巡逻护平安。在辖区派出所的带领下,集合各商业企业、物业企业安保力量担任“义警”,打造“青城义警全覆盖”特色治理品牌,目前常态化警备力量已达110名,治安管理触角进一步延伸,特别是在重大节日期间,有力的补充了辖区警务力量,在维护商圈安全稳定、保护群众财产安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长效化矛盾调处促和谐。区法院向社区下派2名法律援助人员,打造“矛盾联调零距离”特色治理品牌,确保矛盾“第一时间介入、第一时间到场、第一时间调解”,实现了“小事不出现场、大事不出中心”,由“接诉即办”逐步转变为“未诉先办”。精细化联防联治开新局。综治中心牵头组织“三所一队”有针对性的开展专项联合执法行动,辖区营商环境得到不断改善,派出所出警率较前期下降70%,综治中心配合开展“未成年人保护专项行动”,重点对海亮广场各种业态进行摸排整治,累计整治违法经营4项,取缔无证经营56家,为广大市民营造良好健康的休闲娱乐消费环境。

平台共享

依托“新媒体”实现“服务融合”

针对辖区年轻人多、快消行业多、生活节奏快的特点,打造“海亮社区融媒体工作室”,以新媒体平台提高社区党组织与成员单位、商户企业和居民间的沟通效率,做好宣传舆论引导。唱响主旋律,社区开创“海亮社区炫彩小讲堂”,通过“刷抖音”“看微信”的方式,更加“短平快”地向居民群众推送政策信息、业务办理、工作动态等,同时,与居民群众实现了线上线下双向互动,目前全网浏览量已突破100万次。传播好声音,致力于“传播党的声音,讲好商圈故事”,在抖音和微信公众平台中开设红色商圈、志愿服务、民族团结、便民服务等专栏,覆盖社区各项工作。同时,社区以“基层治理智慧化运行”为核心,试点开展数字化建设,构建起时间与空间同步,线下与线上协同的“一网统管”大数据服务中心。凝聚正能量,通过新媒体传播数据分析、私信留言等功能,关注商户、群众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及时收集民情民意,做好基层“民意簿”,把基层宣传的新媒体应用打造成联系群众的通道、服务群众的平台、展示形象的窗口。

微信

微博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