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法官+法警”工作新模式 让更多“纸上权益”变成“真金白银”

探索“法官+法警”工作新模式 让更多“纸上权益”变成“真金白银”

发布时间:2024-11-19 10:08:32 来源:武川县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
分享到:

武川县下辖3个镇、6个乡,户籍人口164598人,境内山区面积大,部分乡村道路仍为土路。在这样的环境中,行程远、行程难成为执行工作的现实状况。如果长期采取随机分案的方式,就会出现各执行小组今天在北部山区村庄查人找物,明天又在南部高原牧区交叉奔波的现象,势必耗时费力、浪费资源,严重影响执行工作质效。那么如何在这样的情况下高效地兑现人民群众的胜诉权益呢?

2024年,武川县人民法院围绕如何提升执行质效展开讨论。如何能够快速响应申请人的请求,及时传唤被执行人,针对“小标的”执行案件如何快速执结等,通过一次次会议研究分析及讨论和试点案件探索,武川县人民法院逐步形成以执行法官为主导,司法警察大队为保障的“法官+法警”工作模式,组建以执行法官与法警为主的专业化、职业化的快速协执团队的工作体系。

“申请人在县医院发现了被执行人翟某踪迹,请迅速出警支援。”在一个常态化值班的中午12时许,司法警察大队值班电话收到了执行法官的分案电话,“快速协执”团队中的法警执行组迅速派出3名法警前往县医院。此前,翟某在不当得利纠纷案件中被列为被执行人,但翟某一直躲藏规避执行,导致执行工作陷入僵局。这次发现翟某踪迹后,司法警察大队执行组紧急出警迅速将翟某传唤至法院,让翟某难以逃脱。在法警执行组的悉心劝导和震慑下,翟某和申请人签下和解协议,承诺还款方式及期限。

据悉,快速协执团队由司法警察大队12名法警组成,以科学组队配强执行力量,按照“编组管理、统一指挥”的原则,下辖四个执行组,由执行局统一调度管理,以案件标的额大小为标准,将案件分流,司法警察大队执行组重点参与小标的案件的处置,实现警务资源精准配置,最大化提升“法官+法警”工作机制运行效能。

“我们只是担保人,钱不是我们借的,为什么要我们还?”“大爷大娘别激动啊,咱们坐的炕上,听我好好给你们拉一拉......”

2024年,李某某向杨某某借款一万五千元,陈某某作为担保人为借款行为提供担保。借款到期后,因李某某未依约偿还借款,人也消失找不到,杨某某将陈某某诉至法院。判决生效后,陈某某仍未按期偿还借款,杨某某遂向武川县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案件分至司法警察大队执行一组,法警队长温国庆带领两名法警前往担保人住处,担保人始终认为自己只是担保人,真正的债务人都没有还钱,为何自己要偿还借款?于是作为武川县本地人的温国庆队长耐心向大爷大娘讲解作为担保人承担的是连带责任,同样是该案的被执行人,如果不配合执行,将要受到信用惩戒,依法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还可能会影响到孩子以后参军、考公务员等等。听说会影响到孩子及孙子,担保人不禁担心起自己家人的未来。他们的孩子有的正处于相亲找对象的紧要关头,有的正在找工作......经过释法明理,担保人陈某某当场履行了全部案款,主动履行了还款义务,至此该案得以顺利执结。

“以前,申请执行人如果发现被执行人踪迹,得先联系执行法官,万一法官外出办案去了,申请执行人又不能进行控制,只能眼睁睁看着被执行人跑掉。现在,有了我们司法警察大队的参与,并且,我们大队的法警基本上都是本地人,在查人找物、释法明理方面更有一些优势,执行效率也大大的提高了。”武川县人民法院司法警察大队长温国庆说。

据统计,自2024年9月29日“法官+法警”工作模式运行以来,至11月8日,武川县人民法院执行局共向司法警察大队移交执行案件84件,结案38件、执行到位部分案款12件,涉案金额90余万,累计出警60余次。

执行工作是实现公平正义的最后一环,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司法权威和司法公正的集中体现,武川县人民法院将继续探索完善“法官+法警”工作新模式,不断提升执行威慑力,切实转变执行法官疲于奔命、被执行人却逍遥自在的不正常局面,打造快速高效查人找物的机制,以高质量执行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胜诉当事人执行回真金白银,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微信

微博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