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耕”社区警务 筑牢“主防阵地”

“精耕”社区警务 筑牢“主防阵地”

发布时间:2024-12-16 10:17:54 来源:平安青城 责任编辑:郭惠心
分享到:

今年以来,呼和浩特市公安局南地分局航天派出所聚焦市局党委“五首建设”目标要求,坚持党建引领,牢固树立“派出所主防”理念,以社区警务工作扎实推进“主动警务”“预防警务”,积极探索贴近工作实际、符合区域特点的警务发展路径,有效降警情、控发案、除隐患,实现社会治安良性循环,推进“枫桥经验”落地生根,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成效和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警地融合”汇聚平安力量

航天派出所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为抓手,全力打造“红心蓝盾 航天枫警”党建品牌,以“党建+”“1+4”联建,不断深化党业融合,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红色引擎”作用,积极健全完善“党建+警务+网格”联动共治模式新模式,聚合社会治理资源,全面落实“社区民辅警进村(社区)两委班子”,实行“1+X+N”联勤机制,将“警格”融入社会治理“网格”,构建“派出所吹哨、各单位报到”的组织安防体系,着力构建警民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航天派出所针对辖区面积大、治安形势复杂的实际和警辅力量不足的现状,吸收厂区、小区保安、网格员、村治保人员、快递小哥等各行业治安积极分子组建了11支共177人的义警队伍,充分发挥义警队员接触群众面广、量大、情况熟的优势。“义警”队伍建立以来,参与社会面巡逻防控1000余人次、发现报告治安隐患20余处,排查调处矛盾纠纷10余起,救助服务群众40人次,为群众及时挽回损失3万余元。

“预防警务”深化善治惠企

今年以来,航天派出所辖区内重点项目陆续开工建设,工程项目占地面积大、建设工期长、人员流动性较大,高峰期外来务工人员多达2000人,叠加征地拆迁,不可避免带来了土地、劳资等纠纷,也给派出所基层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为护航航天经济开发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航天派出所以“红峡警务室”、“西讨速号警务室”建设为依托实现阵地前移、警力下沉,充分发挥社区警务室基层社会治理前沿阵地的堡垒作用,做实做细矛盾纠纷化解、辖区人口管理、安全隐患排查、治安巡逻防控、便民利民服务等工作,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服务群众急难愁盼,推动基层警务工作提质增效。以“万警进万家”活动和社区警务为抓手,主动对接、靠前服务,积极走访辖区企业单位、建筑工地及务工人员,配合企业对从业人员进行备案及背景审查工作,对工资拖欠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各类纠纷进行全面排查,做到“用人及时登记、人走及时销户”,及时掌握流动人口动态情况,有效排查化解流动外来务工人员纠纷,为维护辖区企业安全稳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多元联动”精准化解矛盾

10月初,辖内某公路在修建时导致路基垫高,恰逢9月长期雨季雨水囤积,导致公路附近的大棚外墙被淹塌。村民多次与公路项目部沟通却未协商一致,便报了警。航天派出所民警了解到情况后立即启动“联调联防”警务机制,召集镇政府、司法所、律师事务所及城市管理部门联合调解,最终达成了一致意见,签订了赔偿协议。

航天派出所对农村常见矛盾进行精细化的整理和分类,探索构建农村矛盾纠纷调处工作法,并就村内常发的土地纠纷、围墙修葺、田地浇水等纠纷,有针对性地根据法律法规拿出合理合法的对策。同时,联合村委会、治保会、司法所等基层治理单位,建立优势互补、有机衔接、协调联动的“四所一庭”联调机制,为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体系打造中枢内核,使“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枫桥经验"在南地这片沃土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联调机制建立以来,已就辖区道路施工纠纷、土地纠纷、家庭纠纷等成功调解65起,实现辖区“民转刑”案件零发生。

“警民智联”解决急难愁盼

航天派出所充分利用“互联网+”工作模式,建立了18个24小时不打烊,涵盖辖区所有社区、村、学校、企业、单位的线上“警民互动联络群”,搭建“警民议事”社区警务工作微平台,方便群众网上留言、反映问题,打造了民意收集、服务群众、治安管理、普法宣传的“微防体系”,开展各类便民服务,解决群众“多头跑”“来回跑”等问题,将为民服务延伸至群众身边,在给群众带来便捷的同时,提升了警务工作效率。线上平台建立以来,航天派出所接受网上法律咨询50余次、户籍业务咨询350余次,反诈宣传100余次,收集社情民意60余条,切实把群众的急难愁盼解决在“云端”之上。

微信

微博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