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党旗红+检察蓝+草原绿”党建品牌 实现“三融合三提升”工作成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作为由知识产权检察办公室和司法警察支队两个部门组成的呼和浩特市人民检察院第九党支部(以下简称第九党支部),坚持立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全面加强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充分发挥“更强党建”引领作用,积极打造“党旗红+检察蓝+草原绿”的知产检察党建品牌,为首府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检察力量。
品牌内涵
“党旗红+检察蓝+草原绿”品牌的创建源于党建、业务、地区特色的有机结合,以红色、蓝色、绿色为底色,旨在以“党旗红”彰显忠诚履职、为民司法的宗旨,以“检察蓝”实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职责,以“草原绿”体现区域品牌、绿色发展的使命。中间围绕“知识产权”首字母缩写,体现通过党建业务工作的有机融合实现首府知识产权的高水平保护。第九党支部以创建党建品牌为切入点,推动党建业务全面提质增效,实现“三融合三提升”的工作效果。
党建赋能思想融合
提升品牌“源动力”
一是“第一议题”铸根基。支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和自治区关于“建设知识产权强区”发展定位,将政治建设深度融入首府知产检察履职,从思想建检、以学铸魂入手,推进党建与业务创新发展,实现党建与业务“双向奔赴”。通过连续两年将知产检察工作列为全市检察机关“重点项目”,开展护航“内蒙古品牌”和“一院一项目”知产品牌创新活动,初步形成首府知产检察“走在前、强保护、创品牌”的工作局面。
二是“领、导、自、研”建阵地。依托“党旗红+检察蓝+草原绿”品牌建设,建立书记领学、骨干导学、青英自学、小组研学体系。探索政治与业务融合多种途径,改造升级“青检青年说小课堂”,依托“检察官联席会议列席人员案例研讨平台”,鼓励支部检察人员创新利用各种培训载体,自选课题、自谋方案,自行设计授课形式,登台讲解,交流互动,变“被动学”为“主动讲”,以个人讲解撬动支部全员深入思考,在交流碰撞中激发党员学习热情,提升学习效果。
三是“联学共建”聚合力。以党建思维为检察业务注入强劲动力,大力推进“党旗红+检察蓝+草原绿”工作融合。以“共谋共商共发展”为主线,以“学”经验、“找”办法为目的,深化外部合作,先后赴上海、天津、重庆、成都、西安、南京、苏州、沈阳等地检察机关学习考察,与南京铁路检察院党支部在浦口火车站旧址开展联合党日活动,与蒙牛集团全球研发创新中心、内蒙古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内蒙古草原红太阳等企业开展互联,从理论联学、活动联商、服务联动、经验联享等方面实现支部共建,业务互补。
党建赋能履职融合
提升品牌“生命力”
一是建强战斗堡垒。建立两级院知识产权党建品牌矩阵,两级院支部书记牵头,组建专业办案团队,实现党建与业务工作贯通,同向发力。着眼非遗保护,指导回民区院助力辖区新增区级非遗保护名录5个,将非遗保护专项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立足地标保护,针对“毕克齐大葱”种植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指导土左旗院办理全区首例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市检察院知识产权检察办公室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最高人民检察院等四部委授予“成绩突出集体”称号,并被自治区检察院荣记集体三等功。
二是建立融合机制。提出“让党旗在一线飘扬,让服务在门口实现”的工作理念。建立检企党建结对共建机制,紧盯新能源产业发展需求,主动靠前提供“定制式”检察保护。聚焦首府龙头企业,围绕伊利、蒙牛、蒙草等重点产业,在全市建立21家知产服务联系点。2022年以来,在“联系点”的服务加持下,草原红太阳等11家企业获评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和优势企业。
三是发挥模范作用。以“党旗红+检察蓝+草原绿”党建主品牌为引领,推动“党建+知识产权保护”一体发力,提升品牌影响力。2024年3月,获评第一批全区检察机关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最佳案例,并作经验交流。将岗位标兵、业务能手选拔与优秀党员评选相结合,推动党建品牌、业务品牌、队伍建设融合共建,发挥党员在业务一线的示范引领作用。办理的杜某某等人销售假冒注册商标商品案(假茅台酒案)在央视新闻频道《法治在线》“聚焦知识产权保护”专题播出,并被评为2023年度全市政法系统十佳法治新闻。2024年4月,市检察院知识产权检察专业化办案组获评全市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先进集体。
党建赋能宣传融合
提升品牌“影响力”
一是加强阵地建设。聚焦新时代法律监督新作为,开通“首府知产检察”官方微信公众号,打造“线上”普法阵地。围绕“需求侧”导向,开设“身边话题”“知案知法”“专精特新”“多彩地标”“魅力非遗”等专栏,充分发挥新媒体普法碎片化、易获取、互动强的优势,同步推出有特点、有品质、有影响的宣传产品,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形成普法宣传“天天见”的局面。
二是讲好检察故事。聚焦呼和浩特多发频发的知识产权案件背后的社会问题。抓住“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4·26”世界知识产权日等特殊节点,探索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普法方式,提升对知识产权保护社会知晓度和满意度。今年“3·15”期间,自制的《茅台酒的骗局》《无证销售电子烟获刑》等普法微视频在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北疆新闻”等官媒阅读点击量1万+次,实现了“法在身边”的普法效应。
三是创新宣传形式。组建“党员普法先锋队”,打造“到边到底”的“线下”宣讲阵地。以支部书记为队长,以青年党员干部及入党积极分子为主力,把阵地建到群众身边,推出“行走的知产讲堂”“零距离宣讲”等普法品牌,构建“15分钟”宣讲圈,打造楼间屋后、广场内外、庭前树下多个宣讲阵地,让企业在车间里、群众在家门口学习法律知识。以“党旗红+检察蓝+草原绿”品牌创建理念为重心设计宣传内容,形成以小漫画、小视频、小剧场为宣传方式的首府检察方案,扩大社会影响面,实现政策发布有呼应、人民群众有响应、检察履职有互动的宣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