件件聚焦民生关切 公益诉讼守护美好生活

件件聚焦民生关切 公益诉讼守护美好生活

发布时间:2025-01-22 15:21:35 来源:回民区人民检察院 责任编辑:
分享到:

2024年是检察公益诉讼制度诞生十周年,也是该项制度全面实施的第7年。回民区人民检察院自觉扛起“公共利益代表”神圣职责,聚焦食药安全、生态环境等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领域,找准履职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全年办理公益诉讼案件58件,制发检察建议27份,提起诉讼2件。探索利用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拓宽案源、查找线索,运用数据模型发现线索19件,成案17件。

聚焦食药安全

堵严新业态“风险点”

聚焦食品药品安全领域热点、难点问题,回民区人民检察院开展社区团购、网络营销直播带货等新业态涉食品药品安全公益诉讼工作,共办理新业态食药安全公益诉讼案件9件。针对网络销售掺杂掺假、以假充真食品的违法行为,在给予刑事处罚的同时,依法提起民事公益诉讼,提出惩罚性赔偿诉讼请求并获支持;针对履职中发现的部分自动售货机存在无许可证照销售食品、违规销售香烟、未在显著位置设置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香烟标志等违法行为,以磋商形式推动相关部门集中整治;对网络餐饮行业、配送站点、第三方平台开展监督,督促监管部门及时消除食药安全隐患。办理的一起生产、销售伪劣产品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入选最高检“检护民生”专刊典型案例。

聚焦安全生产

筑牢消防领域“防火墙”

回民区人民检察院充分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督促防范化解安全生产风险,办理了一起生产、销售伪劣产品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依法启动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办案程序,将公益侵权人作为被上诉人提起上诉,最终获得胜诉判决,该案例被《检察日报》报道。针对该案暴露出的消防安全领域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成因进行综合研判和类案分析,联合消防部门开展了消防安全隐患专项监督行动,重点推进学校、商业区等人员密集场所安全生产风险专项整治,推动充电桩缺少消防设施、消防栓配置不全等安全隐患及时整改。同时走进社区开展普法宣传活动,提升公众防范化解安全生产风险的能力。

聚焦生态环境

扩容保护“朋友圈”

以“生态检察三大协作统一行动”、“河湖清四乱”等专项活动为抓手,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办理环境保护类公益诉讼案件17件。持续加大黄河流域呼和浩特段保护力度,把脉乌素图沟河道沿线环境治理,联合区公安分局、河长办制发《回民区2024年河湖管理保护“春季”行动方案》,深化“河长+检察长+警长”长效机制,以“实地巡查+无人机巡航”常态化联合巡河,督促清理河道垃圾5吨,为河道“清障”。排查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点位47处,督促清理保护区违章建筑、固体废物,保障水源安全。结合世界环境日与内蒙古师范大学、阿吉拉沁社区联合普法;与自治区、呼市检察机关,回民区文联、书法家协会联合走进回民区杏花节以案释法,受众达700余人次,让“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深入人心。

聚焦特定群体

撑起法治“保护伞”

聚焦残疾人、老年人、妇女等特定人群,以高质效公益诉讼检察履职,为他们撑起司法“保护伞”。为充分保障残疾人等特定群体权益,精准规范开展无障碍环境建设公益诉讼检察监督,排查辖区公共场所无障碍设施建设情况,针对未铺设盲道或盲道铺设不连续及未设置无障碍机动车停车位等情况,制发检察建议3份,督促建设无障碍设施3处,依法保障残疾人平等、充分、便捷参与和融入社会生活;针对侵害妇女平等就业等问题,制发检察建议1件,有力维护了妇女合法权益,以高质效办案做实做好检察为民。

聚焦文物和文化遗产

当好历史文脉“守护者”

结合回民区文物保护现状,集中办理了一批文物保护公益诉讼案件。针对辖区部分文物损毁及部分石碑碑文被腐蚀等问题开展调查核实,立案并制发检察建议3件;联合3家检察机关签订《赵北长城检察公益诉讼跨区域协作工作机制》,推动跨区域保护协作,针对发现的环境问题报市院批准后移送至所属检察院办理。办理的督促履行“意拳”等非遗保护职责行政公益诉讼案,促成5个项目入选回民区非遗保护名录,推动非遗项目保护经费首次列入政府财政预算,该案被评为全区检察机关服务北疆文化建设典型案例。

栉风沐雨,初心不渝。2025年,回民区人民检察院将继续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紧盯人民群众身边小事和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以公益之名守护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

微信

微博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