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N” 联动解纷形成共治合力

“法院+N” 联动解纷形成共治合力

发布时间:2025-01-23 10:53:02 来源:玉泉区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郭惠心
分享到: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玉泉区人民法院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工作主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积极构建“多元解纷、多元共治、多元共享”工作机制,探索“法院+N”工作路径,着力打造“一站式”矛盾纠纷化解平台,推动基层矛盾化解工作向纵深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法院+代表委员

玉泉区人民法院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络广泛性、领域专业性的优势和联系服务人民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与区人大、区政协成立人大代表调解工作室、政协委员调解工作室,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与诉前调解工作,联动协调,高效化解矛盾纠纷。2024以来,交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特邀调解员调解案件共计694件。

法院+首席

成立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站,深化打造“首席+法院”联调解纷新模式,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凭借深厚的学术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在专业性案件事实与科技性证据的审查判断等方面发挥“智囊团”“思想库”“人才库”的作用,为化解纠纷提供思路。

法院+团委

玉泉区团委联合玉泉区人民法院建立玉泉区青年法官工作站,青年法官根据社区群众生产生活实际情况,结合多发易发的婚姻纠纷、家庭邻里纠纷、债务纠纷、网络诈骗等热点问题,精心准备相关法律宣传资料向群众发放,同时解答群众提出的法律问题,并对社区网格调解人员进行法律知识培训,协助社区调解邻里纠纷问题。

法院+社区

玉泉区人民法院着力强化人民法院在多元矛盾纠纷解决过程中的指导、推动和保障作用,与辖区社区建立联络、诉调对接、信息互通、联席会议、调解队伍培养等多项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机制,与3个社区联点建立“法官工作站”,与10个社区联点建立“社区调解工作室”,成立以来,共调解矛盾纠纷512件,为群众提供“家门口”的高效、便捷、多元的解纷服务。

法院+人社

“法院+人社”联动机制,充分利用了行政管理和司法审判的各自优势,将调解的便利性、非对抗性和仲裁、诉讼的权威性、规范性相结合,最大限度的进行资源整合和效能提升,不仅优化了司法资源配置,更缩短了劳动者维权的周期,合力预防化解劳动关系领域的风险隐患,推动劳动争议矛盾化解进入“快车道”,确保广大职工的劳动成果得到保障,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司法的温度。

法院+工会

成立“法院+工会”劳动争议诉调工作室,充分发挥总工会在服务广大职工、化解劳动争议方面的积极作用。2024年,依托“法院+工会”工作模式,分流至劳动争议诉调工作室调解案件290件,调解成功152件,涉及金额342万元。

法院+妇联

为推进婚姻家庭领域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玉泉区人民法院积极与妇联沟通联系,形成了“法院+妇联”家事纠纷诉调工作联动模式,不断建立健全工作联动、问题共商、信息共享等机制,打出反对家庭暴力、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组合拳,充分发挥法院专业特长和妇联基层队伍经验丰富的优势,确保诉调对接工作实体化运行,合力化解家事纠纷,努力探索新形势下更好保护妇女儿童权益,维护家庭和睦、促进社会和谐的新路子。

法院+残联

玉泉区人民法院坚持从司法关爱和基础设施建设全方位保障特殊人群诉讼权利。对涉残疾人案件实行优先立案、快速立案,将司法的人文关怀融入办案全流程、各环节。与区残联建立“总对总”涉残疾人民事纠纷在线诉调对接机制,确保特殊人群可以和其他群体一样享受便捷、高效、快速的诉讼服务体验。

法院+银行

玉泉区人民法院精准对接金融机构司法需求,持续加强与金融机构、金融监管部门的双向联动,积极发挥司法建议参与社会治理效能,探索完善金融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助推金融机构堵漏建制,防范化解风险隐患,巩固提升涉金融纠纷审判执行质效,助力优化金融领域法治化营商环境,以强有力的司法服务与保障护航金融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下一步,呼和浩特市玉泉区人民法院将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多管齐下开展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持续深化“法院+N”多方联动机制,横向携手职能部门,纵向对接基层组织,汇聚各方资源与力量,构建多元解纷新格局,以“如我在诉”的理念,促进矛盾纠纷妥善解决,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新时代司法的新需求、新期待。

微信

微博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