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民区做实网格融合 共建共治 办实事解民忧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回民区党建引领做实网格融合、共建共治、办实事解民忧等工作,让群众在城市治理中“当主人”,提升城市基层治理水平。
网格融合,凝聚治理力量。回民区推行网格化管理,在原“街道—社区”两级党组织的基础上,扩展为“街道—社区—网格—小区(楼栋)”4个层级,将党组织同步建在网格上。按照“一格一员”配备专职网格员、选派楼栋长(单元长)2399人,发挥网格党组织前沿“哨兵”作用。注重引领“两新”党组织参与城市基层治理,立足城区商业发展情况,推行“商圈党建联盟”模式,设立31个“红蜂驿站”,为新就业群体提供暖心服务的同时,引导环卫工人、快递小哥等600余人当好基层治理流动的信息员,还吸纳商户、保安等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组建63支622人的“青城义警”队伍,探索“民警+辅警+义警”的三警一体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共建共治,打破横向组织壁垒。为了更好地打破条块壁垒,回民区深入推进街道社区与驻区单位党建联建,持续完善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网格党支部组织框架。在103家自治区、市、区三级包联共建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与驻区单位的联系力度,推动部门、各类社会资源下沉社区、网格。街道社区党组织和驻区单位党组织共同担负起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创新社会治理、推动城市发展的职责,持续深化区域化党建成效。目前,已建立街道“大工委”9个,社区“大党委”75个,网格党支部226个,党小组671个,对接形成项目清单415项,已推动完成400项。
减负松绑,多办实事,提升群众满意度。回民区持续推动重心下移、权力下放、资源下沉,坚持“为车减负”和“为马赋能”双向发力,着力破解“小马拉大车”问题。去年,精简社区工作事项超过50%,党的建设考核指标精减近7成,各类微信群精简掉75.94%。如今,干部坐办公室填报、整材料的时间少了,和群众在一起的时间多了,各街道广泛开展民事代办、志愿服务、邻里互动等活动,社区活动越来越丰富,居民满意度不断提升。此外,为进一步加强基层服务,大力推进“双报到 双服务”工作,到社区报到的党员干部与网格员、楼栋长、单元长等2399人成立多个服务小分队,定期联合开展居民需求、矛盾隐患等方面的摸排、收集、汇总,解决居民群众的生活难题。同时,引入“内蒙古芸公益”等96家社会组织,面向困难群体,开展免费义诊、捐资助学、文化惠民等志愿服务活动。目前,已累计开展各类志愿服务、公益活动700余场次。
建参与机制,小区治理居民说了算。回民区积极引导群众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让群众在城市治理中“当主人”。在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推进过程中,通过问卷征求意见、集中议事等方式,让居民广泛参与,实现小区怎么改群众说了算、谁来管群众说了算、怎么管群众说了算。改造前期,全区建立居民小区议事协调会170余个,建成社区矛盾调解中心75个,让群众广泛参与社区事务,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把问题解决在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