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信任之钥解锁基层治理新密码
新城区艺术厅北街“铁三角”基层微治理工作纪实
在基层社会治理的“最后一公里”,网格员不仅是信息采集员、矛盾调解员,更是居民信赖的“贴心人”。在新城区西街街道艺术厅北街社区,网格员张朝珍手中有五把帮居民代管的钥匙,这份信任的背后,是“铁三角”微治理机制正在持续发挥作用,通过党建引领、精细服务与多元协同的有机结合,织就起一张覆盖基层的“安心网”,不仅让居民敢于将家门钥匙托付给网格员,更让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处处充满着温暖。
凝聚“党员线”,强化党建引领根基
张朝珍在日常工作中,始终将党建引领作为化解基层矛盾纠纷的核心驱动力,不断延伸党建触角,强化网格赋能,打造“网格党小组+网格员+楼栋(单元、联户)长”基层微治理模式,她负责的5栋居民住宅楼10个网格党小组、30个党员中心户,实现了党组织全覆盖。同时,她充分挥网格党组织优势,以网格党小组为“聚力点”,依托党员“双报到”,积极调动楼栋长、单元长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让社区网格治理从“单打独斗”变为“共同奔赴”,片区居民群众的“烦心事”如今在家门口就能得到有效解决。通过“铁三角”微治理工作机制,她充分调动网格内的老党员、老教师、律师等“社区达人”,担任楼栋长、单元长,充分用好群众调解资源,先后化解了养犬咬人、噪音扰民、烧烤流动摊贩油烟扰民、养鸽扰民等多起邻里纠纷,真正将调解触角延伸到治理末梢。
健全“自治线”,突出居民主体地位
坚持居民自治,社区党委主导,发动群众参与协商议事,变“由我作主”为“我要作主”,让群众参与越来越多。在开展网格化工作中,张朝珍依托小区“红心”议事调解室、“傍晚六点半”议事厅等民主协商议事平台,实现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约束。2023年她通过“红心”议事调解室解决了网格内25号楼居民“吃水难”和10号楼屋顶漏雨铺设油毡等民生微实事项目。同时张朝联系协同网格党小组和物管会,经过民主协商,妥善解决了小区楼道自行车乱堆乱放、飞线充电、私建菜园、私搭乱建等问题,赢得了小区居民群众的一致赞誉。
延伸“服务线”,增进民生幸福指数
网格工作就是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是党群关系的窗口,也是服务群众的桥梁,更是为民服务的“最后一米”。张朝珍针对工作中重病、高龄、残疾等困难群体的服务需求,提供各类“上门代办服务”,积极协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进一步密切了干群关系、党群关系。在燃气施工期间,张朝珍逐户走访,了解工程进度,更是担当起了居民和燃气公司之间的“双向代言人”,凭借专业的负责的态度,赢得了5位居民的信任,放心地将自家钥匙交到了张朝珍的手中。在一次日常走访中,张朝珍发现片内一位老人家中厨房墙面渗漏严重,尽管老人多次向物业反映,但问题多年未能得到解决。了解到这一情况,张朝珍通过社区“吹哨”,职能部门“报到”,协调人居环境中心调来了一台高空作业车,利用半天的时间成功解决了困扰老人多年的难题。
一把钥匙,打开的不仅是居民的家门,更是基层治理从传统管理向现代治理转型的“密码”。“铁三角”微治理机制通过精细化服务与情感联结,把冰冷的“管理”变为有温度的“共治”。网格员的口袋里装的不只是钥匙,更是满满的民心,而这份民心,正是构建基层善治的最坚实的基础,为基层治理的长远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