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公安机关组织开展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在第30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来临之际,呼和浩特市公安机关立足辖区实际,以"知危险、会避险"为核心,通过多元化宣教模式、多警种协同联动、沉浸式体验教学等方式,全面筑牢校园交通安全防线。全市公安交管部门及基层派出所深入校园开展系列主题活动,将交通安全知识送进课堂,融入实践,切实提升广大中小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寓教于乐筑牢安全防线
全市公安交管部门创新宣教形式,打破传统说教模式,通过情景模拟、互动体验、案例警示等沉浸式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安全知识。
3月27日,土默特左旗交管大队走进金山志达学校,通过现场宣讲、案例剖析、知识问答等形式,系统讲解交通标志标线、乘车注意事项等基础知识。民警结合辖区交通事故典型案例,直观展示横穿马路、未佩戴头盔、忽视车辆盲区等违法行为的危害性,引导学生自觉抵制交通陋习。
玉泉区交管大队在南柴火市街小学创新设置"移动交通课堂",将道路场景搬进校园。民警现场演示"开门杀""鬼探头""内轮差"等高风险交通行为,并组织学生参与车辆盲区体验活动,通过亲身体验加深对危险场景的认知。一名学生表示:"这次活动让我在玩耍中学会了如何躲避大货车盲区,太有意义了!"
武川县交管大队深入第二小学开展"交通安全开学第一课",围绕步行、骑行、乘车等出行场景,详细讲解信号灯遵守、安全带使用、头盔佩戴等实用技能。课堂创新融入模拟报警演练环节,指导学生正确拨打122交通事故报警电话及120急救电话,并教授事故现场保护与自救互救方法。
警校联动织密防护网
呼和浩特公安机关强化多部门协作机制,从源头治理、动态巡逻、应急演练等多维度提升防护效能。武川县公安局严格落实校园周边"定人、定岗、定责"勤务部署,在上下学高峰时段科学布警,加强人车分流引导。民警提前到岗疏导交通秩序,规范车辆停放,护送学生安全过马路,形成"警灯闪烁、警车巡防"的立体化护学模式。
公安机关联合教育部门开展校园安全大检查,重点核查"一键式"紧急报警装置、视频监控系统、消防设施等安防设备运行状态,指导学校完善应急预案并开展实战演练。通过排查整改安全隐患,全面提升校园应急处置能力。
特巡警队员深入校园开展反恐防暴专题培训,通过PPT案例讲解、器械实操演示等方式,向教职工传授突发事件处置要点。针对幼儿园等低龄教育机构,重点强化"预防为主、快速反应"理念,提升教职工安全防范敏感度。
创新宣教模式激发参与热情
安全教育活动注重趣味性与实用性结合,用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方式传递安全理念。玉泉区交管大队“交通安全飞行棋”、武川县交管大队“交通标志拼图竞赛”,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出行规则。同时民警自编自导情景短剧,再现闯红灯、横穿马路等危险行为,以直观形式强化警示效果。并通过发放宣传资料、组织主题班会、家长群推送安全提示等方式,形成“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辐射效应。
此次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呼和浩特市公安机关通过创新宣教形式、深化警校协作、强化源头治理,构建起立体化校园安全防护体系。下一步,全市公安机关将持续推进道路交通安全进校园常态化机制建设,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守护青少年平安成长,为构建和谐宜居首府城市贡献公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