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厅北街社区:党建引领“铁三角” 十年纠纷终化解
在基层治理的实践中,老旧小区的矛盾往往如藤蔓般盘根错节,既有陈年积怨的发酵,又有现实利益的碰撞。2024年3月,闻都小区22号楼的一场漏水事件,将1楼与2楼居民埋藏十余年的矛盾推向顶点。1楼七旬老人因长期受噪音困扰与2楼住户势同水火,漏水问题更让双方关系雪上加霜。而这场看似无解的纠纷,却在短短几天内被一支由网格员、网格管理员和专业力量组成的“铁三角”团队巧妙化解,其过程折射出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深层逻辑。
一场漏水揭开十年疮疤,矛盾的起点是2013年的一场邻里摩擦。因噪声多次交涉未果,冲突逐渐升级,历史问题尚未消解,2024年3月的漏水事件又成“新爆点”。这场纠纷早已超越简单的责任划分,成为考验基层治理能力的试金石。
面对困局,艺术厅北街社区并未沿用传统的“劝和”套路,而是以系统性思维构建化解闭环。网格员姚琨首次上门时,1楼老人情绪激动,2楼住户则闭门谢客。她没有急于“灭火”,而是化身“树洞”,用三个小时倾听老人回忆过往,又在次日下班后守候至夜间七点,最终敲开2楼住户的门。这种“情感先行”的策略,为后续沟通撕开一道裂缝。
当2楼住户抛出“修错了谁负责”的质疑时,网格管理员楼栋长迅速介入,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物业管理条例》为依据,明确“支管自担、主管共担”的责任框架,并创新提出“6户协商共担”机制。当仪器显示漏水源于2楼防水层破损时,持续多年的“扯皮战”戛然而止。技术诊断用数据说话,让责任归属再无争议,2楼住户当天便自费完成修复。
此次调解过程中,激活了居民协商意识,更深远的变化发生在人际关系层面。维修完成次日,网格员特意安排1楼老人“验收”现场,借机让双方有了十年来首次心平气和的对话。这种关系的修复,比单纯解决问题更具价值。通过铁三角协商机制唤醒居民的共同体意识,让责任共担、协商共治成为新传统,就能在人间烟火中织就基层善治的锦绣图景。